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返回官网

大师风采 | 管理之父戴明的管理思想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美国工程学家、统计学家、教授、作家、讲师和管理顾问,他因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而享誉全球,被誉为“质量管理之父”。

戴明的光辉历程

1900年,戴明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苏城。1921年,戴明获得怀俄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25年,获得科罗拉多大学数学和物理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得耶鲁大学数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耶鲁大学读博期间,戴明到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实习,在这里,他开始意识到统计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1927年,他结识了在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休哈特享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的称誉,他对戴明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毕业后,戴明来到美国农业部固氮研究所,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工作。

1939年,戴明出任美国人口统计局的调查顾问。在这里,他先后进行过两次关于抽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第一次是在1940年的人口调查中,从这次抽样调查开始,美国人口计量由原来的总体调查变为抽样统计。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戴明把统计质量控制原理引入工业管理,把统计理论应用于战时生产。1946年,随着战争结束,戴明离开了美国政府,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并在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兼职。

1947年,戴明接受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征召,赴日本帮助当地战后重建,指导日本人进行人口普查,讲授统计与质量管理。在随后的30年间,戴明在日本各地举办质量管理培训讲座,传授他的管理思想。为了表达对这位质量管理教父的感激与敬意,1951年,日本科技联盟设立了著名的“戴明奖”,用以奖励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企业。

1956年,美国质量协会授予戴明“休哈特奖章(Shewhart Medal)”。1980年,电视纪录片《日本行,为什么我们不行?》在美国播出,戴明成为了质量管理的明星。1983年,戴明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86年,入选位于戴顿的科技名人堂,同年,他的第一本畅销书《 转危为安(Out of Crisis) 》出版,1987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给戴明颁发了国家科技奖章,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又给他颁发了杰出科学事业奖。1991年,戴明进入美国汽车名人堂。

戴明环


戴明环是将质量管理分为PDCA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发扬光大后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各项工作应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戴明十四要点

戴明向管理者提供了14条关键原则,用于转变企业效益:

第一条 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

第二条 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

第三条 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引入产品制造的办法,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

第四条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在原材料、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

第五条 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85%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15%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

第六条 要有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岗位培训。不只是培训现场操作者怎样干,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

第七条 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帮,领导自己也要有个新风格。

第八条 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提建议的恐惧心理。

第九条 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帮助从事研制开发、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

第十条 要有一个激励、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的好办法。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下指标。

第十一条 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并且要看它们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还是妨碍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十二条 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

第十三条 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以使员工能够跟上原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

第十四条 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



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

  • 237
    文章
  • 97
    评论
  • 0
    粉丝
  • 0
    点赞
最近文章
  • 不想读图纸——MBD...
    当一名技术人员带了一沓图纸与工件朝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最令测量员瑟瑟发抖的时刻,摆在面前的就是读图纸、找基准、找测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