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返回官网

何为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世界制造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制造业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全球化、协同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如图所示


1


全球化


制造业全球化是指从事制造业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由国内企业发展为跨国公司,或形成具有共享机制及动态反应能力的虚拟动态联盟。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论从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还是利润额等指标看,制造业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全球化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从传统的制造业全球方式转变为新的制造业全球化方式。网络技术的应用广泛,促进了电子商务、虚拟制造、虚拟企业等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制造企业的全球步伐。


2


协同化


随着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速了这一竞争态势,而且为制造企业管理者带了严峻的挑战,制造业协同化管理已急不可待,成为将来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制造业将运用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管理的方式,提高制造业生产趋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响应市场。


3


数字化


数字化不仅是信息化发展的核心,而且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同“模拟化”处理相比,有着3个不可比拟的优点:信息新精确、信息安全、信息容量大。

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态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它包含了3大部分: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控制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对制造设备而言,其控制参数均为字化信号。对制造企业而言,各种信息(图像、数据、知识、技能等)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路在企业内传递,以便根据市场信息迅速收集资料信息、工艺信息与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与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对将过程和生产组织过程的仿真,或完成原型制造,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信息化的核心是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包括设计数字化、试验验证虚拟化、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和企业数字化等。


4


网络化


网络化制造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及集成基础设施的一种制造模式。在企业内部,它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将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及制造过程与企业中的设计、管理信息集成;在企业外部网灵活地组织各种资源进行异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从而快速地制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就产品而言网络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经营活动组织的组建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从生产组织和运行形态而言,网络化制造表现为结构上的分布性、组织上的动态可重构性、执行上的并行性及时间上的快速响应。制造业的网络发展,正在对传统的生产和经营产生巨大的影响。


5


虚拟化


虚拟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的产生是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并应用于制造业的结果,虚拟制造是指利用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出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包括虚拟加工、虚拟装配、虚拟调度、虚拟试验验证等,从而对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性能分析、生产管理和调度、销售及售后服务做出综合评价,以增强制造各个层次的决策与控制。在促进新产品开发、缩短研制周期、提升制造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6


智能化


智能化是面向21世纪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制造技术(IMT)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智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检测器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时能够自动调整其参数,已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并充分利用制造物联技术,实现产品和制造过程智能化。例如,机器人加工系统就是将机床与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制造系统,它具有信息处理和知觉反馈、决策能力,可同时控制多种操作,从而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和降低成本。智能化是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的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工厂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已经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核心架构是怎样的?能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哪些支撑?这都是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不可忽视的是,往往很多企业在提及智能工厂、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这些概念时,容易将这些概念混为一谈,它们之间到底是否可以互相替换,这些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区别?

 

1.


数字化工厂(DF)


数字化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为基础,根据虚拟制造的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并行工程、精益生产等思想的指导下,对整个生产过程,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维护过程等进行有机集成,以及对整个生产活动,小到操作、大到整个工厂进行三维仿真、分析以及优化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数字制造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同时具有其鲜明的特征。它的出现给基础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主要作为沟通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之间的桥梁。

2.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然而,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基础上的升级版,但是与智能制造还有很大差距。


3.


智能制造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

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组成的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明确智能制造对象和边界,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叠关系;

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到智能特征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工业网络等五类关键技术标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3.1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指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指导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点,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同。

1)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的所有约束条件以及所选择的技术来对需求进行构造、仿真、验证、优化等研发活动过程;

2)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创造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3)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销售是指产品或商品等从企业转移到客户手中的经营活动;

5)服务是指提供者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包括回收等。


2. 系统层级

系统层级是指与企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包括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

1)设备层是指企业利用传感器、仪器仪表、机器、装置等,实现实际物理流程并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层级;

2)单元层是指用于工厂内处理信息、实现监测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层级;

3)车间层是实现面向工厂或车间的生产管理的层级;

4)企业层是实现面向企业经营管理的层级;

5)协同层是企业实现其内部和外部信息互联和共享过程的层级。


3. 智能特征

智能特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使制造活动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一个或多个功能的层级划分,包括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等五层智能化要求。

1)资源要素是指企业对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及其数字化模型所在的层级;

2)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装备之间、装备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相互连接及信息交换功能的层级;

3)融合共享是指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协同共享的层级;

4)系统集成是指企业实现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过程的层级;

5)新兴业态是企业为形成新型产业形态进行企业间价值链整合的层级。

智能制造的关键是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单元层、车间层、工厂层、协同层不同层面的纵向集成,跨资源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系统集成和新兴业态不同级别的横向集成,以及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的端到端集成。



  3.2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包括A基础共性”、“B关键技术”、“C行业应用”等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具体而言,A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等五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底层,是B关键技术标准和C行业应用标准的支撑。B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度在生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所组成的制造平面的投影,其中BA智能装备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BB智能工厂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资源要素和系统集成,BC智能服务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BD智能赋能技术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融合共享,BE工业网络对应智能特征维度的互联互通。C行业应用标准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最顶层,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对A基础共性标准和B关键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落地,指导各行业推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明确了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具有映射关系。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块化设计规范为例,它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中B关键技术-BC智能服务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标准。在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它位于生命周期维度设计环节,系统层级维度的企业层和协同层,以及智能特征维度的新兴业态。



作者:韩秀华

推荐文章:

位置度,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专家讲堂 | 包容原则下的跳动度与尺寸公差!

专家解读 | ASME与ISO标准,轮廓度评价结果差异怎么破?

专家解读 | 特征组的位置度你了解多少?

测量计算中常见的拟合方法!

GD&T最大实体、最小实体各种符号全知道!

尺寸要素的位置度在MMC时零工差和可逆原则的应用!

ASME-Y14.5 vs ISO-1101非对称轮廓度解析!

ASME-Y14.5  / ISO 14405 线性尺寸评价(SIZE)的应用

ISO5458-2018标准中CZ、SZ、><等符号解释其应用!

公差修饰符号CF,CT,CZ的理解和应用


关于海克斯康大学

海克斯康大学致力于为智慧工厂培养数字化智能制造人才,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和质量。依托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设计、制造、计量及质量技术和经验,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数字化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并为专业人才提供权威的资质认证和能力评定。



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

  • 237
    文章
  • 97
    评论
  • 0
    粉丝
  • 0
    点赞
最近文章
  • 不想读图纸——MBD...
    当一名技术人员带了一沓图纸与工件朝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最令测量员瑟瑟发抖的时刻,摆在面前的就是读图纸、找基准、找测量特...